wen-wen.me

PR広告
ついにタイ進出決定!話題のあのお店。

中国新聞

2023/09/25

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br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方向、鼓舞干劲

时政频道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方向、鼓舞干劲

新华社记者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

与会人士和社会各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要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让我们深受鼓舞、干劲倍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要瞄准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总目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抓紧落实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和中国制造新名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现场聆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上海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敏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工业化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关系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让我们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决心更大、底气更足。”

薛敏表示,作为一家医疗装备制造企业,联影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联手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医疗机构共同攻关,力争早日实现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可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我们既不走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也不走我国以往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一条促进发展方式变革转型和发展路径优化升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即将开通运营的福厦高铁现场,中国铁建铁四院高级工程师林超正在进行高铁轨道健康监测系统的测试。

林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企业要努力在“新”上下功夫。下一步,企业将努力打造“中国式”智能勘察设计平台,改变勘察设计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工程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跨越,擦亮中国高铁这一世界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力高新能源创始人王翰超深感振奋。“当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产业链配套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在和全球企业同台竞争。我们将通过加快布局储能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他说。

高端数控机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说,通用技术集团作为高端数控机床行业的“国家队”,将按照总书记要求的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共同补链强链,同步研发、同步验证、利益共享,推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科研人员周维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再次强调创新,我们科研人员要踏踏实实钻研技术,做好羚羊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工作,用技术解放工厂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郑蕾表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新型工业化进一步筑牢基础,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更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产业政策、要素保障等,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来说至关重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表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苏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力,着力打造质效优先、自主创新、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激发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说,两江新区正在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围绕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生态企业,推动产业聚链成群,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联网研究院教授王洋说,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是关键,作为教育一线人员,我们将更加重视后备军和生力军的培养,面向产业新趋势、市场新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员、工程师,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2023/09/24

第一观察|习近平的“亚运时间”

时政频道

  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并宣布开幕,为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同6位外国领导人、2位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双边会见……习近平主席的“亚运时间”传递出深长意蕴。

  (一)“给全世界留下难忘的杭州记忆”

  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亚运会第三次结缘中国。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举办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参赛运动员数量、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9月22日下午,在会见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时,习近平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举办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增进亚洲人民团结和友谊,给全世界留下难忘的杭州记忆。

  习近平曾在浙江工作6个年头,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亚运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深入浙江金华、绍兴等地考察调研。

  “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在23日中午举行的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这样向世界介绍浙江。

  亚运与浙江,双向奔赴。

  浙江赋予亚运会江南韵、中华魂;透过亚运会,也让世界认识活力浙江,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的话语真挚、热情。

  (二)“中国认真履行承诺”

  “中国一贯重视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9月22日下午,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时说。

  从北京冬奥会,到成都大运会,再到杭州亚运会,中国克服新冠疫情等挑战,向世界奉献一场场精彩的体育盛会。中国兑现承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自信、担当。

  “自申办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全力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回顾杭州亚运会筹办历程,习近平这样说。

  代表世界文化遗产的吉祥物、展现中国江南文化的奖牌等,杭州亚运会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向世界传递真正的“中国表达”。

  办赛理念体现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成都大运会倡导“绿色、智慧、活力、共享”办赛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杭州亚运会赛事筹备全过程……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杭州亚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三)“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亚运会自1951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走过7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一部亚运史,就是一部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掌握自己命运、壮大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史。

  “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习近平在开幕式欢迎宴会上提出“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体现了以体育为桥,聚亚洲之力,筑未来之路的深刻用意。

  以体育促和平——

  习近平说:“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过去几十年,亚洲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总体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未来亚洲要实现更大发展,决不能生乱生战,否则就会自断前程。

  以亚运会为契机,中国搭建起亚洲各国友谊的桥梁,为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以体育促团结——

  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

  习近平指出,“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亚运会开幕之日正值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寓意丰收和团圆。杭州亚运会,亚奥理事会的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彰显亚洲命运与共、携手向前。

  透过亚运会这扇窗,世界再一次感受到亚洲的凝聚力。正如习近平曾经说过的,“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以体育促包容——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习近平阐明亚洲文明之于体育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亚运会设置了诸多富有亚洲特色的比赛项目,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提供了舞台,是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

  东亚的武术、南亚的卡巴迪、东南亚的藤球……当富有亚洲不同地域体育文化特色的项目在杭州亚运会亮相,亚运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将尽数展现。

  通过体育铺路架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必将开创亚洲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力量。

  策划:霍小光、邬焕庆

  监制:张旭东、张晓松

  主笔:黄玥、温馨

  统筹:刘华、罗辉、王绚

  编辑:唐兴、杨步月

  新华社国内部、浙江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2023/09/24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感受乡村新图景

时政频道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感受乡村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

  秋分到,丰收忙。农民丰收,农业基础稳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调研看到,各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拼出来、干出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3/9/24/e42d1851-42ce-4eac-b2f3-7a377c35e99e.xml",autoplay:0,width:640,height:360});

  耕耘新前景

  长江之畔,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横岗社区格外热闹,一场全国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展在此举行。

  自动驾驶收割机、智能水稻抛秧机等多款“硬核”装备格外吸睛。种粮大户姜涛是现代农业装备的“忠实粉丝”。在他承包的1000亩水稻田里,60个传感器深埋其中,水稻的生长状态在数字终端实时可见。姜涛2021年投资建设起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不仅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还能在稻田缺水时一键喷灌、水位超高时自动外排。

  “过去种地‘凭经验’,如今‘数据说了算’。”姜涛晃了晃手机,他手机里有四个智慧田管APP,“指尖耕耘”可实现亩均降本约三成。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良种、良技、良法综合配套,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叠加应用,科技创新正耕耘出农业发展崭新前景。

空中俯瞰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地的稻田画。新华社发 涂志勤摄

空中俯瞰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地的稻田画。新华社发 涂志勤摄

  从60万米高空俯瞰,大片的农田呈深绿、浅绿等颜色不一的方格状。根据农作物光谱特征的不同,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大范围农作物长势监测:深绿代表苗情良好,黄色代表苗情较弱亟待田间管理。这是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最新应用场景。

  “作物生长季每10天开展一次卫星监测,可以大面积准确掌握作物面积、长势等客观数据。”开发这一应用的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茹菲说,未来卫星遥感技术将助力更高效的田管。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仅安徽,就有数字农业工厂105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00多个。

  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有力,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奠定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居历史第二高位,在此基础上,全国早稻再获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0.8%。

  乡村新面孔

  以徽派建筑马头墙为元素创意设计的丰收节标识,手抱玉米、头顶稻穗麦穗的“和和美美”吉祥物,展现丰收节主题“庆丰收 促和美”的巨幅稻田画……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主场,夏云兴和同伴们的创意设计吸引人们拍照打卡。

  丰收是农民的节日,也承载着很多新农人的向往。对于夏云兴而言,丰收是在广袤乡村播下理想、收获改变。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运营官,是夏云兴的职业。2021年,夏云兴和团队来到芜湖市湾沚区横岗社区,致力于打造和美乡村。他们有的毕业于农业院校,善于经营农场;有的学习建筑设计,擅长乡村规划;还有的从事过品牌运营,致力打造特色乡村……

横岗社区里的乡村运营官团队部分成员。新华社发

横岗社区里的乡村运营官团队部分成员。新华社发

  彼时的横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以留守老人为主的空心村,缺人才缺产业。

  “先有颜值才有价值”,按照乡村运营官们的理念,横岗社区开启了塑造生态颜值、提升绿色价值的改变。推广绿色生态种植、盘活闲置农房建设特色民宿、挖掘村里的非遗文化妙因采茶灯……

  负责农场运营的“00后”卢会庭记得,推广生态种植之初,村民对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比较抵触,一个劲摇头:“年轻人瞎折腾!”这让卢会庭这个1米8个头的大小伙急得想哭。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年轻人“折腾”的生态田,产量高品质好,甚至还成了科普基地,吸引许多城里学生前来研学。

  如今,横岗社区的农旅融合产业如火如荼。今年以来,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次,通过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就业约300人,直接增收超210余万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广大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

  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建筑设计师张靓秋,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丰梧村的“荣誉村民”。2022年来到丰梧村,张靓秋利用自身的设计专长助力发展乡村。

  “城市更新,乡村也需要更新,既要符合当代生活方式,还得保留古村落之美。”张靓秋说。在她的设计下,丰梧村废弃的水渠变身溪水潺潺间的美景;街巷间露天的活动空间建起了风雨连廊,既方便村民生活,也成为水墨山村的一道别样风景。如今丰梧村成为徽派村落的代表和网红旅游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规划师、乡村运营官、农业经理人、民宿管家等乡村新面孔不断涌现,汇聚起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上,10位新农人将获得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奖项,他们中既有土生土长的“老把式”,也有返乡创业的“田秀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这支新农人队伍,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拥抱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融合新产业

  徽州臭鳜鱼、淮南豆腐饺子、无为板鸭、铜陵白姜……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将有300种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高端绿色食品开展购销对接。一种土特产,一片大产业,带富一方人。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产业振兴,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

  清洗干净的辣椒,色泽红亮、辣香扑鼻,经过不同生产线的筛选、研磨、搅拌……一瓶瓶形态各异、香辣四溢的辣椒酱就诞生了。

  地处贵州黔北山区一家名叫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厅里,6个辣椒系列180多个辣椒产品令人大开眼界。金黄的泡椒、鲜红的剁椒、油亮的红油辣椒、粉末状的辣椒面……结合多元口味需求,在食品深加工技术“赋能”下,土特产走入大市场。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金鸡村,村民查看辣椒烘干情况。新华社发 罗大富摄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金鸡村,村民查看辣椒烘干情况。新华社发 罗大富摄

  这些年,贵州的辣椒还在不断延伸产业链,从美容行业的抗衰产品到彩妆市场的口红产品,再到医疗行业的麻醉产品……乡土资源、地域特色正在集聚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的“火辣”新产业。

  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玄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临界萃取的花椒精油是其最热销的一款产品。以辣椒、花椒等各类农作物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延伸的上下游产业链,让原本几元一斤的小花椒身价高涨达数百元一斤,成为带富一方的“小金椒”。

  “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如今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出的土特产越来越多:宁夏枸杞、五常大米、安吉白茶、大同黄花、洛川苹果……从“特色产业”到“富民产业”“高端产业”,各地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让土特产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富民增收的“金招牌”。(记者刘菁、杨玉华、水金辰、汪军、骆飞、吴箫剑)

2023/09/24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并举行系列外事活动

时政频道

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3/9/24/b58219a2-f847-4e34-bef9-f2d83efb2039.xml",autoplay:0,width:640,height:360});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浙江分社

2023/09/24

学习进行时|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时政频道

2023/09/24

新闻多一点丨在杭州,国际贵宾欣赏了哪些非遗项目?

时政频道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宴会前,贵宾们欣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详细了解“王星记”制扇技艺后,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对传承人竖起大拇指,并合影留念;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拿起绣有良渚“神人兽面纹”的杭绣桂花香囊闻了闻,他的夫人阿斯玛则非常高兴,当即将获赠的香囊挂在自己的手提包上;

  欣赏完浙派古琴演奏,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即兴抚琴,并向非遗传承人兴致勃勃地学习起指法技法;

  在木版水印展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幅《一团和气图》版画;

  看到宋代点茶技艺传承人在茶盏内勾勒出亚运会会标“潮涌”,国际贵宾们由衷赞叹这一精湛技艺……

  贵宾们都欣赏了哪些非遗项目?一起来看——

  【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而初步成型,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越剧曲调清悠婉转,长于抒情,以其典型的东方艺术特征在国际上赢得诸多赞誉。2006年,越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演员演唱经典剧目。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越剧演员演唱经典剧目。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仙居花灯】

  仙居花灯也称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叠粘贴而成。花灯点燃后,灯体似帛非帛、似纱非纱,被人们誉为“灯海明珠”。2006年,仙居花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场展示的仙居花灯。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现场展示的仙居花灯。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色泽清淡,格调高雅,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东阳木雕构图饱满,表现内容丰富,刻划层次分明,适当保留平面,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2006年,东阳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科威特王储米沙勒欣赏东阳木雕。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科威特王储米沙勒欣赏东阳木雕。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十竹斋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中国书画精品。2014年,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体验木版水印画制作。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体验木版水印画制作。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王星记”制扇】

  “王星记”制扇技艺继承中国千年扇艺精髓,保留古老杭扇生产技术,以纯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细,装饰结合泥金、书画、拉烫、雕刻、镶嵌、剪贴技艺,成为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工艺美术精品。2008年,“王星记”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欣赏制扇技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欣赏制扇技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古琴艺术(浙派)】

  古琴艺术(浙派)追求“微、妙、圆、通”的音色,凸显“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2008年,古琴艺术(浙派)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即兴抚琴。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即兴抚琴。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点茶】

  点茶要先将茶饼碾磨成茶粉,汤瓶注水,茶筅击拂,使茶碗里出现丰富、绵密的沫饽。点茶饮的就是以沫饽为主的茶汤,少苦涩,多细柔,馨香四达,回味无穷。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和夫人维尼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欣赏点茶技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和夫人维尼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欣赏点茶技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西湖龙井茶制作】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龙井茶制作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需经摊放、青锅、回潮等九道工序。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在了解西湖龙井茶制作。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在了解西湖龙井茶制作。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杭绣】

  杭绣在刺绣技艺上,吸收并融合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之长,绣法多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寿桃、如意、八卦、西湖风景等传统图案。2009年,杭绣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夫人阿斯玛欣赏杭绣展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夫人阿斯玛欣赏杭绣展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记者:邵艺博、段菁菁

  视觉 | 编辑:唐兴、杨步月

  新华社国内部、浙江分社联合出品

2023/09/24

看图学习丨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时政频道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关灵子

  设计:魏星宇

2023/09/24

近观 | 在田间,总书记这个动作令人倍感亲切

时政频道

  【编者按】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从地方到中央的从政经历和治国理政实践,很多极具意义的细节与瞬间令人印象深刻。《天天学习》策划推出微故事系列——“近观”,回望难忘瞬间背后的故事,阐释其中蕴含的深意。

  从空中俯瞰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万亩农田在碧空的映衬下宛如一块黄绿红相间的巨型“画布”。长势喜人的耐盐苜蓿、藜麦、田菁、高粱随风摇曳。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踏上这片广袤的盐碱地。

  在盐碱地大豆育种与生产示范田,目之所及,一片金黄。一排排挂满豆荚的大豆“挺直了”腰杆,饱满的豆荚里溢出丰收的喜悦。

  总书记沿着一条小路走进大豆田。在田地中央,他忽然驻足,缓缓俯下身去,摘下几个豆荚,轻轻用手捻开,一颗颗豆子“跳脱”出来。总书记仔细端详,随后将一颗豆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这熟稔的动作令现场的陪同人员感到非常亲切。

  “总书记问得细、问得深、点得透,一看就是行家里手。”这一幕,让当时陪同的技术人员罗守玉印象深刻。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年。”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道出自己与农民结下浓厚情谊的渊源。

  那七年,他在梁家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

  后来在正定任职期间,一次习近平骑着自行车下乡考察,正赶上村民们在锄地、间苗,他从田头随手拿起锄头和锄地拐,撸起袖子就干起来,手法和老农一样熟练。这让同行人员十分吃惊。

  “我随他下村时,他很自然地和农民一起坐在地上、石头上,和他们聊庄稼活,拉家常。”一位曾经在正定采访过习近平的记者这样讲述。

  从基层一路走来,习近平对农民始终怀有深厚感情:“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

  大棚里、田埂上、果林间、农舍前,习近平看账本、话家常、聊困难、问需求。“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爱农重农、兴农强农,习近平一直牵挂在心。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走进困难群众唐宗秀 (右) 家慰问看望。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走进困难群众唐宗秀 (右) 家慰问看望。

  2012年隆冬时节,皑皑白雪覆盖巍巍太行,总书记踏雪来到河北阜平。骆驼湾村里,石头铺成的小路坑坑洼洼。村民唐宗秀把总书记挽进了家,“总书记进了屋,就坐在俺家炕沿上,问收入有多少、粮食够不够……”。

  出骆驼湾村向南1.5公里,是顾家台村。村民顾成虎记得清楚:“总书记在我家时,看到我袖口破了,特意叮嘱随行人员在给我的慰问品中增加了一件棉大衣。总书记是个细心人,把咱老百姓装进了心里。”

  “我曾在中国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还当过一村之长,我在中国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等省市任职时也都领导或分管过农业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很有感情。”

  怀着这种对农民最朴素的感情,习近平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组织召开7次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亲自指挥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全面小康后,他又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美化乡村环境、树立文明乡风……

  总书记常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秋染大地,满目金黄,一垄一亩,皆是民生。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5天后,也就是2021年10月26日,总书记察看过的那片盐碱地大豆获得了大丰收——亩产470斤,又创了新高。

  正如乡亲们所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曾经,总书记当年那个让乡亲们“经常吃上肉”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璇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孟利铮 孙洁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2023/09/24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隆重开幕

时政频道

  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席台上向大家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习近平、蔡奇、丁薛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3/9/24/71d6dd9c-c564-439b-87ad-d6cc69c9c697.xml",width:640,height:360});

  本报杭州9月23日电 潮涌钱江喜迎盛会,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蔡奇、丁薛祥,以及来自亚洲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等出席开幕式。

  夜幕下,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这座形如一朵大莲花的建筑,见证着亚运圣火第三次在中国点燃。

  开幕式开始前,来自浙江各地的群众带来富于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将现场气氛烘托得十分热烈。

  19时58分,在《和平——命运共同体》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步入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9月23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20时整,迎宾表演《水润秋辉》在19座“水玉琮”敲击出的激昂鼓声中开始。随着场地中央的倒计时数字,全场观众齐声呼喊。地屏上,玉琮、玉鸟、神徽等印记与古城遗址一一浮现,从碧绿到灿金,展现春耕秋收的自然轨迹,尽显良渚文明之光、金色丰收之美。

  场地中呈现出大好河山的壮阔景象,一条红绸铺展开来,伴着《我爱你中国》的深情旋律,8名仪仗兵迈着坚定的步伐,护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走进现场。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

  20时09分,运动员入场式开始。踏着轻快的乐曲《我们的亚细亚》,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相继入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情欢迎。《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响起,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入场,习近平起身挥手致意,全场一片欢腾,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中国代表团共1329人,其中参赛运动员886人,将参加本届亚运会38个大项、407个小项的角逐。

  杭州亚运会组委会主席、浙江省省长王浩在致辞中代表组委会和6500万浙江人民向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愿他们创造佳绩、成就梦想、增进友谊、收获幸福,让美妙的杭州亚运之旅终生难忘。

  杭州亚运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高志丹致辞时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坚强领导下,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盛会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奋力创造亚洲体育新纪录,合力绘就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画卷。

  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致辞中,向中国政府、中国奥委会、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亚组委和杭州市民以及所有参与筹备工作的人员致以最诚挚的敬意,称赞杭州亚运会筹办工作精彩绝伦,相信参与杭州亚运会的每一个人,都会收获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21时16分,开幕式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顿时,全场沸腾,“数字焰火”绚烂绽放,全场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8名我国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代表手执亚奥理事会会旗入场。伴着亚奥理事会会歌,亚奥理事会会旗徐徐升起,同五星红旗一道高高飘扬。

  运动员郑思维和孙颖莎、裁判员杨中民和高佳琦分别代表全体参赛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

  灯光渐暗,大屏幕上,名为《相约杭州》的短片吸引了全场目光:杭州亚运会会徽穿越时光,在不同年代人们之间传递,向世界发出热情邀约。

  文艺表演《潮起亚细亚》拉开帷幕,表演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篇《国风雅韵》中,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宋韵女子亭亭玉立、翩然灵动,游船往来、灯影点点,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大运河之上,展现钱塘繁华和江南风韵的隽永景象。中篇《钱塘潮涌》中,飞旋于空中的演员与潮共舞,“弄潮儿”乘着风帆汇入潮流,吉祥物“江南忆”破水而出、腾跃跳动,激发起活力澎湃的运动浪潮。下篇《携手同行》中,“白鹭精灵”遨游星海之中,随着悠扬的歌声和清丽的越剧唱腔,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共同呈现,构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精彩纷呈的表演,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21时53分,主火炬点燃仪式开始。采集自良渚古城遗址的亚运圣火,自9月8日起在浙江各地传递,最终抵达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体育场内,叶诗文、樊振东、徐梦桃、石智勇、李玲蔚、汪顺等6名火炬手接力奔跑,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与此同时,现场大屏幕上,由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而汇聚成的“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奔赴而来。“钱江潮涌”主火炬塔缓缓打开。万众瞩目中,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与“数字火炬手”一道点燃“钱江潮涌”主火炬塔,亚运圣火熊熊燃烧。

  “我们同拥有一个家,心相融、爱相加”“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全场共同演唱杭州亚运会主题歌《同爱同在》,整座体育场化作欢乐的海洋。

  出席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有: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夫人阿斯玛、科威特王储米沙勒、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东帝汶总理夏纳纳、韩国总理韩德洙、马来西亚下议院议长佐哈里和夫人诺莱妮,以及文莱苏丹代表苏弗里亲王、卡塔尔埃米尔代表焦安亲王、约旦亲王费萨尔、泰国公主希里婉瓦丽等王室代表。

  王毅、李干杰、何立峰、王小洪、谌贻琴出席开幕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出席开幕式。

  亚奥理事会官员等出席开幕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4日 01 版)

2023/09/24

时政新闻眼丨亚运会开幕日,习近平出席这些活动传递丰富信息

时政频道

9月23日,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里,杭州亚运会隆重开幕。

当天,从上午到晚上,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会见多位亚洲国家领导人,为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并同他们共同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从习主席在会见和致辞时的重要讲话,到别具特色的欢迎宴会、精彩纷呈的开幕式,都传递了丰富的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01

开幕式:精彩故事 震撼人心

23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习近平主席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来自亚洲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等出席开幕式。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开幕式包括迎宾表演、运动员入场式、参赛运动员和裁判员代表宣誓、文艺表演、主火炬点燃仪式等多个环节。

开幕式文艺演出《潮起亚细亚》,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个篇章,为全球观众打造了集科技、历史、文化、创新于一体的视听盛宴。

△开幕式文艺节目《水墨入诗画》。(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透过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一扇窗口,世界再次感知中国、读懂中国。

如果说前不久的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是以巴蜀文化为代表,演绎了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这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则是以良渚、运河、西湖、钱塘文化等为代表,讲述了有着浓浓江南风韵的中国故事。

这些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习主席的关心关爱。

△踏着红绸铺就的道路,五星红旗入场。(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的相关元素在开幕式上频频亮相。

迎宾表演《水润秋辉》从敲击19座“水玉琮”的激昂鼓声开始,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琮琮”在开幕式上多次出场,它们都以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玉琮为原型。此外,开幕式中出现的玉鸟、神徽、稻田等元素,也源于良渚古城遗址。视频短片穿越历史时空,而开篇场景正是良渚古城。杭州亚运会的圣火,也是从良渚古城遗址采集而来。

△19面水鼓敲响,以水为礼,击鼓迎宾。(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研究的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但一度面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着力推动这一重要遗址的保护和申遗工作。他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开幕式迎宾表演《水润秋辉》。(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02

开幕式:幕后故事 打动人心

开幕式上,运河风、西湖景、钱塘潮,多次扑面而来。

在《国风雅韵》篇中,宋韵女子泛舟大运河,拱宸桥跃然于两岸之间,一岸连接古代,一岸通往现代。“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另一个吉祥物“宸宸”,也正是以杭州的重要地标——拱宸桥为原型设计。

△开幕式文艺表演中的亚运会吉祥物。(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非常关注杭州运河综合保护,曾乘船从拱宸桥到艮山门码头实地了解运河保护和建设情况。他提出,“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就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夕,习主席还专程前往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再次体现了对大运河的牵挂。

△开幕式文艺节目《灯火耀古今》。(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作为杭州的“金名片”,西湖在当晚开幕式上唯美亮相,江南采莲风光令人神往。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的第三个形象“莲莲”,就是取材于西湖莲叶。

2002年深秋,刚刚履新浙江的习近平,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是西湖。他说,“把西湖建设好,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的历史面貌得以还原,得到恢复,这是德政,也是得民心的善举。”2011年,西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开幕式文艺节目《山水共清晖》。(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钱塘潮涌》篇中,飞旋于空中的演员与潮共舞,“弄潮儿”乘着风帆汇入潮流。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设计灵感也是来自于钱塘潮。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高度重视钱塘江治理。钱塘潮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入海河口涌潮之一,他亲自向世界推荐。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正值钱塘江大潮,习主席引用古诗“弄潮儿向涛头立”说道,“我同各位一样,期待着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

△中国代表团入场。(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当晚的主火炬点燃仪式,由运动员火炬手与“数字火炬手”一道点燃主火炬塔,这是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还取消燃放实体烟花,改用“数字”烟花替代。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建设“绿色浙江、数字浙江”的部署。如今,数字经济在浙江蓬勃发展,“两山”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采用一系列创新做法的坚实基础。

△“数字火炬手”入场,与现场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总台央视记者王子杭、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03

欢迎宴会: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

23日中午,杭州西子宾馆,烟雨蒙蒙,湖水潋滟。习近平主席夫妇在这里举行宴会,欢迎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7年前,也是在这里,习主席夫妇曾为出席G20杭州峰会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晚宴。如今,美丽的西湖再度成为见证友谊的阔大舞台。

△杭州市西子宾馆。(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李增仁拍摄)

沿着湖畔长廊,漫步至漪园宴会厅,沿途可以欣赏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表演的越剧经典剧目《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越剧演员表演《梁祝》选段。(总台央视记者张垚拍摄)

宴会厅外,东阳木雕、杭州刺绣、王星记扇等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贵宾们流连驻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王星记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习主席在欢迎宴会上发表致辞,既表达了对国际贵宾的热烈欢迎,又从体育谈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主张。

近2个月前,习主席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指出,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这次致辞,他再谈“以体育促团结”。习主席说,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总台央视记者曹亚星拍摄)

除此之外,习主席还谈到另外两点:一个是“以体育促和平”。他说,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

另一个是“以体育促包容”。习主席说,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传统手工制茶。(总台央视记者彭柏闳拍摄)

在亚洲大家庭的体育盛会上提及这三点思考和主张,既意味深长,也正当其时。

亚运会这样的重大体育赛事,并不仅仅只是体育赛事。正如习主席在致辞中所说:“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和平、团结、包容,直指安全、发展、文明等事关亚洲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责无旁贷。

△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日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04

密集会见:阐释中国的“邻里之道”

23日,习近平主席还分别在杭州会见了4位亚洲国家领导人。同为亚洲大家庭成员,习主席在会见中多次谈到“亲诚惠容”这一周边外交理念,阐释中国的“邻里之道”。

△双边会见在杭州西湖国宾馆进行。(总台央视记者闫耀东拍摄)

当天上午,习主席会见了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东帝汶总理夏纳纳。

今年正值中柬建交65周年和中柬友好年。2月,习主席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西哈莫尼国王和莫尼列太后。习主席亲切地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欢迎你们回家。”

△中柬元首会见会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从春暖花开之际,到秋高气爽之时,两国元首年内两度会见。

23日会见伊始,习主席愉快地回忆起上次会面。他说,“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正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时政新闻眼》注意到,从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到杭州亚运会,西哈莫尼国王多次来华出席中国主办的重要活动,体现了中柬不一般的“铁杆”情谊。

今年是习主席提出亲诚惠容理念10周年。在会见中,习主席表示,中柬关系集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以及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会见现场摆放的中国、东帝汶国旗。(总台央视记者曹亚星拍摄)

东帝汶总理夏纳纳是习主席当天会见的第二位客人。习主席亲切地称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2014年,夏纳纳曾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正式访华。在那次访问中,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睦邻友好、互信互利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时隔9年再度访华,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在23日的会见中,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夏纳纳表示,习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了各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东帝汶坚定支持并将积极参与。当天,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两国将尽快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双边会场外的礼兵。(总台央视记者周志国拍摄)

05

中国主张: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当天下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和韩国总理韩德洙。

普拉昌达出任尼泊尔总理后首次访华,就是2008年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闭幕式。2017年5月,在普拉昌达第二次出任总理期间,两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这次在杭州会见,两国领导人重点谈到“一带一路”,尤其是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

△会见现场摆放的中国、尼泊尔国旗。(总台央视记者周志国拍摄)

习主席在会见时指出,双方要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过境运输合作,助力尼泊尔早日由“陆锁国”转型为“陆联国”。

普拉昌达表示,尼方高度赞赏并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相信这将极大助力尼国家经济发展。

普拉昌达此次访华,是他第三次担任尼泊尔总理后首次访华。除了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普拉昌达还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华日程一直延续到本月30日。

韩德洙2022年5月就任韩国总理。他在会见时表示,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衷心祝愿杭州亚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见现场摆放的中国、韩国国旗。(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去年11月,习主席在印尼巴厘岛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时说,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这次见到韩德洙总理,习主席重申了这一句话。他说,中方坚持对韩睦邻友好政策,重视韩方致力于中韩合作的积极意愿。希望韩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把重视和发展中韩关系体现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尊重,维护友好合作大方向。

会贵宾、叙友谊、谋团结、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在亚运会开幕日的一系列元首外交活动,有力诠释了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的倡议主张。

亚运圣火,已经点燃。这个金秋,在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将给亚洲和世界人民留下难忘的杭州记忆、中国记忆。

监制丨申勇主笔丨龚雪辉 时冉记者丨魏帮军 李晋 王子杭 卢心雨 李增仁 张尧 马喆 石伟明 曹亚星 彭柏闳 范凯 闫耀东 周志国 潘毅 傅早笛视觉丨陈括 张晶编辑丨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