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聞
2025/0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国际法权威的联合声明
时政频道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双方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双方重申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认为,国际法的编纂和逐步发展必须考虑联合国主导下的世界多极化这一现实。双方支持各国尽可能广泛地参与联合国条约及其统一解释和适用。双方也注意到在符合有关区域和成员国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发挥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多边机制、组织和一体化平台的潜力以制定国际法规则的重要性。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全面遵守《联合国宪章》、1970年《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及其所反映的完整和相互依存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包括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禁止在国际关系上威胁或使用武力、各民族平等及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国际合作等原则。两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原则是多极化世界体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与经济合作共同空间的基石。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认为,主权平等原则对国际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根据此原则,各国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权利,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承担义务和责任。
五、各国享有平等地参与制定、解释和适用国际法的权利,并有义务善意履行和统一适用国际法。国际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等国际条约未予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关于国家不得违反《联合国宪章》禁止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原则,并据此谴责非基于单独或集体自卫或非安理会根据宪章第七章通过决议实施的单边军事干预。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认为,各国均有权根据本国国情和人民意愿,自主选择发展模式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任何国家发展模式均不应被视为特殊或更加优越。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反对并且谴责违反国际法,特别是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国家豁免、不干涉内政原则且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以及“长臂管辖”和以意识形态划线,并强调国家有权开展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合作。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坚定支持不干涉他国对内与对外事务的原则,谴责违反该原则、特别是以强行改变他国合法政府为目标而实施的任何干预他国内政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谴责与国际法不符、将一国国内法进行域外适用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是违反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又一例证。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并坚信各国应使用当事方合意的争端解决方式和机制解决争议。各种争端解决方式均应有助于实现依据可适用的国际法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目标,从而缓解紧张局势,促进争议方之间的和平合作。这一点平等适用于各种争端解决类型和阶段,包括作为使用其他争端解决机制前提条件的政治和外交方式。维护国际法律秩序的关键在于,各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在国家同意的基础上善意使用争端解决方式和机制,不得滥用这些争端解决方式和机制而损害其宗旨。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认为,应善意履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反对采取双重标准或某些国家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做法,反对以“法治”或“基于规则的秩序”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某些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措施之外另行实施单边强制措施,将妨碍安理会所采取措施的目的和宗旨,削弱这些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认为恐怖主义是削弱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全球性威胁,应对这一威胁要求完全依据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采取集体行动。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主张,各国在任何时候均须履行关于国家及其官员和国家财产豁免的国际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当局的财产、外交领事财产、一国文化遗产在内的国家财产豁免相关的国际义务。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尊重关于国家官员外国刑事管辖豁免的国际法规则。双方强调,根据习惯国际法,代表国家或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官员在以官方身份行事时享有属事豁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等国家高级官员享有绝对属人豁免。国家官员豁免的目的不是惠及个人,而是确保其有效履行国家代表的官方职能。违反关于国家官员豁免的国际法规则不符合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可能会导致紧张局势升级。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在刑事司法和执法安全领域开展建设性合作的承诺。不得出于狭隘的政治目的滥用国内和多边刑事司法机制以损害国际关系及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有鉴于此,根据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承诺保障对方官员刑事管辖豁免,并在不违反各自承担的条约义务及国内法规定下,不协助包括第三国和多边机构在内的第三方,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对另一国国民行使刑事管辖权。特别是,双方在处理第三方引渡或司法协助请求时将充分考虑对方官员的有关豁免。双方可通过外交等渠道继续就此事展开对话,开展具体合作。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呼吁持续努力以加强军控、裁军及防扩散条约体系,维护其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维护全球稳定和国际和平与安全,此系全人类根本利益所在。双方强调,有必要保持裁军、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军控领域相关多边文书的有效性和效能及其以协商一致为基础的性质。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忆及中俄关于《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的提议,确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尽快启动谈判,以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文书,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提供根本和坚实的保障。双方还重申有必要遵守和加强《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包括将其制度化并通过一项包含有效核查机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议定书。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强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维护海洋活动的法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至关重要的是,这项具有普遍性的条约的规定应统一适用,不能损害缔约国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同时不能破坏公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的完整性。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应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双方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是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呼吁各方坚定恪守其宗旨和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强调共同致力于塑料污染防治,支持达成一份关于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并认为文书内容应尊重国家驱动的方法,符合《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环境条约下的各自义务。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重申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对维护和平与稳定以及促进开放、安全、稳定、可及、和平、可互操作的信息通信技术环境是适用和不可或缺的。双方欢迎预防和打击信息通信技术犯罪领域第一份普遍性国际法文书《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以及为打击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系统实施的某些犯罪并共享严重犯罪电子证据而加强国际合作公约》的通过。双方支持公约尽快生效,以促进国际合作预防和打击信息通信技术犯罪,并及时制定公约的附加议定书,以处理其他刑事犯罪问题。双方还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发展这一领域的国际法。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反对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操纵舆论、传播虚假信息、干涉他国内政、社会制度及社会秩序,危害他国主权。双方强调,人工智能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应以人为本、可靠、可解释、符合伦理、具有包容性,基于可适用的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
二十三、根据双方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决心进一步加强合作,包括促进国际法的平等普遍善意解释适用,确保本声明所表达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得到尽可能广泛的支持。双方邀请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维护这些原则和规则,合作促进以国际法、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尊重各国安全利益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十四、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国,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一致同意,要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本声明于二〇二五年五月八日在莫斯科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代表 代表
(新华社莫斯科5月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03 版)
2025/05/09
加强人文交流 传承伟大友谊——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时政频道
新华社莫斯科5月8日电 题:加强人文交流 传承伟大友谊——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
当地时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
中俄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精辟阐述了中俄传承伟大友谊、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殷切期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俄两国要开展更多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活动,夯实两国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促进两国人民更加相知相亲,为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光彩。
铭记共同的历史记忆
当地时间5月7日晚,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帕什科夫宫大厅活动现场。当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时,俄罗斯大亚洲电视台台长列别杰夫仔细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团结”是习近平主席贺信传递的重要信息。习近平主席贺信中多次提到“共同”一词——“共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不断焕发新活力”“希望两国媒体共担使命”,他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我们两国紧密团结在一起,并肩战斗,最终取得胜利。”列别杰夫说,纪念伟大胜利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传承友谊、加强团结。“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中,我们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困难与挑战。”
习近平主席贺信中关于80年前中俄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主义的论述引发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总经理多布罗杰耶夫强烈共鸣。他在活动现场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把我们连接在一起。80年前,我们的先辈经历无法估量的苦难,承受无以弥补的损失,最终赢得伟大胜利。”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中俄关系的重要基础。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深化友谊、加强合作提供重要指引。中俄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持续深化战略协作,加强人文交流互鉴,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接续传承伟大友谊,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说,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国际局势加速演变的重要一年。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表达了对两国人民鲜血凝成伟大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以史为鉴、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种下民心相通的种子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弘扬睦邻友好、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出席活动的俄罗斯文化部长柳比莫娃表示,俄方高度赞同习近平主席上述论述。她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国人文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两国联合拍摄电影、动画片等影视作品,推动两国的舞台艺术走进民众生活,互办展览介绍双方的优秀文化等,一系列举措取得许多喜人成果。”柳比莫娃深信,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开展,为拓展各领域对话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4-2025年是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的“中俄文化年”,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是“中俄文化年”框架下的重要项目。该电影俄方制片人贝尔金说,俄中文化工作者应将双方共同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特别是要用青年更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电影语言是重要手段。电影交流对于巩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巩固俄中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学者谢梅纽克表示,加强人文交流对俄中两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文交流直接增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她说,俄中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兴趣浓厚,互译书籍、互办文化展、联合举办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双方民心相通。
圣彼得堡私立补充教育孔子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孔子课堂外方院长张蕈丽说,习近平主席贺信关于中俄人文交流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跨文化理解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人文交流让彼此的故事可感、情感可近,既有助于消除偏见、增进信任,也为战略合作带来了支撑。民意相通,合作才更坚实;文化互鉴,伙伴关系才更持久。中俄人文交流是两国世代友好的重要基石,种下民心相通的种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主席贺信强调加强人文交流,意义深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任何国家、民族都需要通过文学、戏剧、影视、旅游、美食等多种形式和媒介,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民众彼此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是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合作的基础。中俄文学界、艺术界、出版界交流频繁,在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两国民众互晒照片、短视频,展示他们在对方国家开心旅游、参观、学习、工作的场景,这是两国关系友好的生动写照。
出席活动的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俄罗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贾乐蓉说,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两国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指明方向。中俄人文交流不仅是加强民心相通、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两国在其他领域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两国人文交流硕果累累,相信未来的交流合作会更上一层楼。
为发展中俄关系增添新光彩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希望两国媒体共担使命、携手并进,多开展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为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为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季莫费耶夫就此表示,多年来,俄中两国媒体记者共同努力,深入挖掘共同的历史记忆,用新闻报道传承友谊,促进俄中两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俄中两国媒体携手努力,在向后世传承二战历史记忆、让世界铭记历史教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俄罗斯滨海媒体网联合创始人米古诺夫说,近年来,包括媒体交流在内的俄中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两国民众在互动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解与友谊。文化交流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两国民众的日常体验,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坚实根基。
“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作为一名长期在俄罗斯从事媒体和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欧亚媒体协会主席、俄罗斯媒体加网络中文课堂总裁牛华伟说,近年来在两国主流媒体同行的共同支持下,媒体加网络中文课堂多次组织大型文化交流项目,为两国青少年献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帮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认知。“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为发展中俄关系增添新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此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欧总站站长王斌说,习近平主席贺信令在中俄媒体交流合作一线工作的全体人员倍感振奋与鼓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主席贺信要求,与俄罗斯各界人士多开展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活动,以更多精彩影像搭建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以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推动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25/05/09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时政频道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ffef0359-2ed4-4252-851f-d4adf49041bf.jpg" style="max-width: 100%;"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当地时间5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 |
当地时间5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
本报莫斯科5月8日电 (记者曲颂、白紫微)当地时间5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指出,刚才,我同普京总统举行了深入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我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见证两国有关部门交换多份合作文本,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习近平强调,俄罗斯是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到访最多的国家,这已经是第十一次来到俄罗斯。明天,我将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也将是我时隔10年再次出席这一盛大纪念活动。过去10年,是国际形势大动荡大变革的10年,也是中俄关系大发展大跨越的10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俄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和深化,见证了两国各领域合作“芝麻开花节节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俄两国要牢牢把握双边关系前进方向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挺膺担当,全面协作,为促进两国发展振兴、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坚持世代友好,做百炼成钢的真朋友。80年前,面对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魔爪,中俄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书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为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俄双方要深化政治互信,密切战略协作,推动双边关系迈向更加成熟和坚韧的明天。
要坚持互利共赢,做彼此成就的好伙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服艰难险阻互相输送大量急需物资,到如今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中俄互利合作的“高速列车”穿山越岭、爬坡过坎,驶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中俄双方要继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夯实全面战略协作的物质基础,不断造福两国人民,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要坚持公平正义,做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中国和俄罗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也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石。作为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进步力量,中俄两国要继续坚定站在一起,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要坚持和衷共济,做全球治理的引领者。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中俄同为世界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都肩负着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崇高使命。双方要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的协作,坚守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习近平强调,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要坚定秉持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精神,风雨同渡、关山共越,全面提升中俄关系的高度、维度、韧度,为世界和平和安全注入更多稳定性,为全球发展繁荣提供更强推动力。
蔡奇、王毅等参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01 版)
2025/05/09
缅怀,为了更好地传承
时政频道
5月的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日夜不熄。红场上,盛大阅兵正做着最后的准备,受阅部队精神昂扬,共同纪念那场艰苦卓绝的胜利。
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纪念活动又唤起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记忆。从卢沟桥上的斑驳弹痕到斯大林格勒巷战的残垣断壁,从中途岛海战的惊涛骇浪到阿拉曼沙漠的灼热焦土,正义力量在黑暗岁月中坚守和平的希望。
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从过去到现在,人性之光、正义之光从未消失。面对邪恶与侵略,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守护人类文明与世间正义。
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东北抗联战士刘义权13岁参战,从苏联到中国东北,坚持战斗;战地记者胡济邦的笔触穿透硝烟,留下一个个动人故事;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发放的“生命签证”,让光明照进至暗时刻;定居比利时的中国人钱秀玲智勇周旋,营救出100多名比利时平民……善良的人们义无反顾跨进同一条战壕,一个个中国面孔与正义的力量携手向前,绽放道义光芒。
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共同守护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让正义不可战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06 版)
2025/05/09
铭记二战历史 传承深厚友谊
时政频道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8ca976db-82e2-4386-822f-f7a65886583d.jpg"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当地时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式第二次彩排。 于子恒摄 " style="max-width: 100%; text-wrap-mode: wrap;"> |
当地时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式第二次彩排。 |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85e13d69-6e08-4e55-8a21-d462a2ba6cb8.jpg" style="max-width: 100%;"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4月4日清明节,湖北武汉江汉大学的师生自发前往武汉市解放公园,缅怀为阻击日寇而英勇牺牲的苏联援华航空队烈士。 何天琪摄 "> |
4月4日清明节,湖北武汉江汉大学的师生自发前往武汉市解放公园,缅怀为阻击日寇而英勇牺牲的苏联援华航空队烈士。 |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66246cad-e742-495f-8c01-0e8390702cc6.jpg" style="max-width: 100%;"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俄罗斯民众向莫斯科无名烈士墓献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 |
俄罗斯民众向莫斯科无名烈士墓献花。 |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d5c4569c-aae1-421a-9f8f-6af2773c5f6e.jpg" style="max-width: 100%;"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当地时间5月3日,在莫斯科观看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式第二次彩排的中国留学生与国旗合影留念。 于子恒摄 "> |
当地时间5月3日,在莫斯科观看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式第二次彩排的中国留学生与国旗合影留念。 |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c0f69f4e-6158-4b8c-9e00-e662d89e8ed4.jpg" style="max-width: 100%;"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入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 刘 新摄(影像中国) "> |
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入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 |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5/09/44bba815-1b01-42d9-a529-b6245eadb09d.jpg" style="max-width: 100%;" class="picture-illustrating not-indent patt" data-toggle="tooltip" placement="bottom" trigger="hover focus" html="true" data-original-title=" 新疆伊犁果子沟大桥远眺。 李培献摄(影像中国) "> |
新疆伊犁果子沟大桥远眺。 |
在“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中国、苏联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苏联援华航空队“鹰击长空”
本报记者 强郁文 谢亚宏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东南角,葱茏树木间,一座大理石纪念碑巍然矗立。碑身正面,“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10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身背面,用中俄两种文字铭刻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永垂不朽”。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1937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军狂轰滥炸、妄图“以炸迫降”,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多地同中国军民并肩战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200多人在中国战场英勇牺牲。
1938年前后,在武汉上空发生的几次大空战中,苏联援华航空队和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50多架,炸毁长江上日军兵舰和运输船70多艘,100多名队员在空战中牺牲。苏联援华航空队也因此被誉为“武汉上空的鹰”。
“每年清明时节,武汉社会各界人士、中小学生等都会来烈士纪念碑祭扫。一些参加过武汉保卫战的中国空军家属连续几十年坚持祭扫,从未中断;也有俄罗斯友人慕名前来,自发献花。”解放公园管理处综合办公室主任王斌说。
中国人民的友好善良,令苏联援华航空队队员难以忘怀。一些队员后来常常提及,他们遭遇困难时,有许多素昧平生的中国百姓主动施以援手,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苏联飞行员、空军中将西多尔·斯柳萨列夫曾是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一员,在武汉等地多次执行轰炸日军任务。他的女儿娜塔莉娅·斯柳萨列娃从小就听过父亲在中国参与抗战的事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日本大量兵力,帮助苏联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斯柳萨列娃表示,俄中曾相互支持、共同奋斗,“我们有义务将这种合作精神传递下去,全力维护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
尼古拉·戈尔布诺夫也曾是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一员,担任轰炸机枪手兼无线电操作员。他所在的部队曾参与武汉保卫战。回国后,戈尔布诺夫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旗勋章。如今,戈尔布诺夫的女儿经常前往博物馆、学校等地向青少年宣讲老一辈的英雄事迹。戈尔布诺夫的外孙小尼古拉也经常参与各种纪念活动,结识了苏联援华航空队许多老战士的后代。“战争中结下的情谊让我们与中国朋友紧密团结在一起,就如同今天的俄中关系一样。希望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进一步深化两国友谊,让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全方位发展。”小尼古拉说。
2020年10月,位于武汉的苏联空军志愿队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栋苏式建筑离纪念碑不远,馆内展出苏联空军飞行员证件等一批珍贵文物,讲述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
“中国是二战的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中国军民英勇抗日,为二战欧洲主战场胜利作出了贡献。苏联向中国提供战机、飞行员和技术专家,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德坤表示,中俄同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肩负着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责任。中俄双方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大漠戈壁开辟出一条国际“生命线”
本报记者 王锦涛 谢亚宏
入夏时节,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一列列“钢铁驼队”驰骋不息,把货物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80多年前,这里作为西北国际通道的陆路枢纽之一,见证了中苏为挽救各自民族危亡、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守望相助的英雄故事。
“烽火岁月,苏联向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向苏联输送急需战略物资,两国携手在大漠戈壁开辟出一条国际‘生命线’,为支援彼此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的这条国际“生命线”,就是中苏共同开辟的西北国际通道。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全面封锁中国沿海各港口,并相继阻断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既有国际交通线,意图切断中国境外物资运输通道,让中国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期,苏联向中国伸出援手。”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尚季芳说,西北国际通道为两国物资双向互济提供重要通道,成为中国参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桥梁。
西北国际通道包括陆路通道和航空通道,以陆路通道为主,航空通道为辅。陆路通道全长2925公里,从苏联萨雷奥泽克经霍尔果斯入境中国,过伊宁、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至新疆和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再经安西(今瓜州)、酒泉、张掖、武威抵达兰州;航空通道从阿拉木图出发,经由伊宁、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通向兰州。“通道修建期间,新疆、甘肃等地动员50余万各族群众,仅依靠肩扛手挑修筑公路,留下不少各族群众在极端条件下保障运输、共同抗战的感人故事。”尚季芳说。
如今,新疆伊犁果子沟大桥腾空而起,穿群山、跨峡谷。然而,在1937年,果子沟却是“死亡之谷”,气候条件极端恶劣。当年9月,为打通西北国际通道主干道,各族群众带着干粮自愿投身道路建设。其中,1.2万余名哈萨克族群众组成6支修路队伍,不畏冰雪严寒,彻夜辛勤劳作,仅用20多天就修通公路。一个月后,苏联运输队携首批援华物资进入新疆后遭遇大雪。在经过果子沟时,运输队发现了13具哈萨克族群众遗体,他们是在连夜清理积雪时牺牲的。队员们深受感动,就地为牺牲群众举行了追悼仪式。
西北国际通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穿针引线下,才有了这条国际“生命线”。1938年,中共中央先后选调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100多名党员干部到新疆工作,为西北国际通道的宣传、建设及养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运输委员会新疆分会积极参与组织修路、护路,确保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畅通。
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间,苏联援华物资90%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送,包括各型飞机1200多架、坦克82辆、汽车2000多辆、火炮4300多门、机枪1.4万挺等大量武器装备。中国向苏联输送的钨砂、纯锑、锡、铅等战略矿产,以及茶叶、羊毛、桐油等农产品,为苏联提供了重要工业原料和后勤保障,帮助苏联扭转了不利战局。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让苏联得以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对卫国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多年来,西北国际通道为中俄两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近年来,中俄学者通过联合考察通道遗址,举办“丝绸之路与抗战交通”主题论坛等方式,共同推动两国跨国历史叙事。前不久,中俄青年学者论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召开,促进了两国学者在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与当代问题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对话。“西北国际通道已成为中苏共同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见证,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提供了历史借鉴,是引领新时代中俄关系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始终坚毅前行的历史渊源。”尚季芳说,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肯定西北国际通道是“国际‘生命线’”,将激励两国学者做好相关研究,讲好中俄世代友好故事,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苏联飞行员、空军上将季莫非·赫留金曾于1938年春抵达兰州,参与建立航空基地,还组织从伊尔库茨克经蒙古戈壁滩转运飞机,为打通西北国际航空通道发挥重要作用。赫留金的女儿娜塔莉亚·赫留金娜目前担任俄罗斯援华志愿飞行员后代协会主席,致力于收集苏联援华老战士资料,同时积极在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活动。
“我们珍视俄中人民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共同奋斗的记忆,也深切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所有烈士。”赫留金娜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中俄人民是永远的兄弟’这样的歌声长大的,俄中人民在并肩奋战中结下的友谊传承至今,毫不褪色。”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05 版)
2025/05/09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时政频道

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进行茶叙。
习近平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只要中俄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协作,就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阻挡不了中俄世代友好的民心所向,阻挡不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我愿同普京总统保持紧密联系,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为推动全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普京表示,俄中始终同舟共济、相互支持,两国友谊牢不可破。我愿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战略沟通,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共同应对国际复杂形势挑战,深化全面战略协作,维护两国共同利益,推动世界向公正、民主、多极化方向发展。
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对乌克兰危机,中方倡导并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认为应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消除产生危机的根源。中方欢迎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期待通过对话达成一个公平、持久、有约束力并被各当事方所接受的和平协议。
普京高度赞赏中方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表示俄方愿不设前提条件开启和谈,希望达成公正、持久的和平协议。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5/05/09
抓在日常、严在平时 持续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
时政频道
新华社郑州5月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7日至8日在河南调研食品安全和市场监管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四个最严”,抓在日常、严在平时,强化全链条监管,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持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治理能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更好优化消费环境和维护群众利益。
张国清先后来到郑州市和开封市有关校园供餐企业、食品连锁企业及12315指挥中心,详细了解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维护等情况。他强调,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必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一刻不能放松。要加大对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经营许可、食材溯源、卫生消杀等制度,加快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严查重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压实食品连锁企业总部的责任,强化对中央厨房、配送中心、门店等全级次的食品安全管理,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可控可追溯。要坚决整治网络食品销售存在的证照不全、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行为,推动线上线下同标同质。
张国清强调,市场监管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增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推进穿透式监管,持续提升监督执法水平和检验检测质效。要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制度建设,压实经营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安全入口关。要强化系统治理,聚焦突出问题抓好“一件事”全链条整治,坚持标准提升与核查处置并重,形成闭环管理。要强化协同治理,发挥好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机构监督作用,鼓励企业职工报告内部隐患,鼓励群众反映身边风险,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其间,张国清还来到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调研防汛抗旱工作,强调要及时研判雨情汛情态势,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力量物资准备,健全联动响应机制,全力打赢防汛主动仗。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04 版)
2025/05/09
习语丨“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
时政频道
showPlayer({scriptId: 'q_v_j-k3cyrj5jox', videoInfo: [{ src: 'https://video.people.cn/upload/vod/user1739759454736028/1746760939766144/origin.mp4', type: 'video/mp4', label: '源视频', }],posterUrl: 'https://video.people.cn/userUpload/1739759454736028/1743494322551335/picture/c1863eb3-87a8-4130-9a8b-5e40dfc627be.jpg',width: 800,height: 450,type: 1});
“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在文章开篇讲述了十年前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故事。一起重温当时的动人情景,感悟中俄“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